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回复: 0

每个时期瓷器具体特征及瓷器的演变历史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7 22: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瓷器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众多。同时,瓷器收藏还是一门学问,收藏者需要对其收藏规律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避免上当受骗。那么,瓷器收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如何进行鉴别呢?
  古陶瓷鉴定专家认为,收藏要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既要掌握辨伪识真的本领,也要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要了解历代的工艺美术史、艺术史,同时也要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避免盲人摸象、一叶障目。
据文献记载,明代自洪武二年(1369)起,朝廷即在景德镇设立窑场(初名“陶厂”,建文四年更名为“御器厂”)烧造皇家用瓷。

  洪武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不仅有日用器、祭礼器以及专门用来赏赐的器物,同时还烧造各种釉色的大瓷瓦供南京及凤阳(明中都)修建皇家建筑用。官窑瓷器的品种、造型、纹饰等大体沿袭元代,以青花、釉里红瓷器最具代表,器物造型浑厚、纹饰繁密、画风古朴,由于技术原因,不少呈色暗淡,时代特征鲜明。

  永乐、宣德是明代御器厂的辉煌时期,不仅青花瓷器被后人誉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鲜红、祭蓝、甜白等颜色釉瓷器也备受后世称道。典型的永乐青花瓷器使用进口料描绘,呈色浓艳,常有氧化铁结晶、洇散现象,有如中国传统水墨画。

  永乐官窑产品中能看到较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如花浇、无当尊、八方烛台等器形都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产物。宣德时期还大量烧造蟋蟀罐、鸟食罐、花盆、花瓶等器物,并成功仿烧汝釉、哥釉等瓷器。




明宣德洒蓝刻金龙纹钵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洒蓝是以钴为着色剂的低温铅袖,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将蓝釉汁吹于器表,形成深浅不同斑点,分布自然,如团团雪花,故得名“雪花蓝”,创烧于宣德官窑。此物器形独特因倒扣时形如头盔又名盔碗或骰子碗,给人一种稳重之感。器物通体采用锥拱工艺,制作考究,这种器形传世品极少。





明宣德款青花缠枝花纹花浇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青花束莲大盘山东博物馆藏

我们都知道英文单词 China 的含义——中国。

但你知道当把字母C小写后,单词 china 的另一含义吗?



可能有很多补过课的朋友知道,唐代还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唐三彩”。但是,唐三彩其实不是瓷器哦,它是一种低温烧造的陶器。尽管如此,唐三彩也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因为它毕竟有多个颜色啊,并且现在在价格上面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历史的车轮再往前面滚一下,就滚到了中国瓷器发展的高潮阶段,因为我们来到了宋代,瓷器真正百花齐放的朝代。

白瓷和青瓷,两兄弟在这个朝代仿佛打了鸡血一样,变成了超级赛亚瓷。在这个朝代,有着我们最为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汝、官、哥、钧”都是属于青瓷系的,而“定”是烧白瓷的。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钧窑,虽然颜色非常不像青瓷,但是它确实是属于青瓷系的。前面我们说到,釉的颜色是因为里面的含铁量决定的,而钧窑则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了一点儿铜,结果没想到,竟然烧出了渐变的紫红色,人们评价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并且在宋代,还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宋真宗赵恒有5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是不是发现其中一个有一点点熟悉,宋真宗在他用景德年号的期间,赐一个烧造青白瓷的原名叫“昌南镇”的地方为“景德镇”。不知道他赐名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在后来,这个地方以这个名字成为了全中国,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异彩纷呈的一家独大


元代开始,瓷器的百家争鸣时代结束了,变成了由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

景德镇在元代时期,在之前青白瓷的基础上,烧成了卵白釉瓷。卵白,顾名思义,就是像卵一样白,具体白的程度,可以参照鹅蛋。



这是瓷器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跳跃。从此,青花瓷成为主流,走入了千家万户,走向了世界,甚至在后来成为了一首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


除了蓝色的青花,他们还整出了红色,叫釉里红。还整出了红蓝搭配,叫青花釉里红



景德镇的一家独大,并没有让它停滞不前。

到了明代,景德镇更加发力,烧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的瓷器,分为四个大类: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



釉下彩,就是釉下面的颜色,前面说到的青花和釉里红就是釉下彩。



釉上彩,也就是在釉表面上的颜色,因为一般的颜色,经不住一千多度的高温,所以景德镇就先将瓷器烧出来,然后把颜色画在釉的表面,再放进窑里进行一次七八百度的低温烧造,这样可以使得颜色不会掉。但颜色不丰富,不像调色盘那么多,因此只有三彩、五彩这样子。
观察瓷器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
  第一类,使用过或者陈设过的瓷器,上面的痕迹和年代感是现代仿品无法触及的。
  第二类,从未使用过的瓷器,上面没有使用过时属于“库藏”,因年深日久,釉面的关泽也是柔和的,有一种自然的“韵光”。
  第三类,出土的瓷器,因瓷器在古墓中时间太久,釉面表层收到化学侵蚀,形成了吃土的现象,釉面发乌,用放大镜看能看见很多吃土的土斑。



斗彩,就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先用釉下彩画线,用釉上彩进行填涂。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就是非常典型的器物,一件2.8亿,据某知名已购买的藏家说,用鸡缸杯喝起水来很糯哦~



颜色釉,也就是不同颜色的釉。前面我们说到的青瓷、黑瓷、白瓷,在这时都成为了景德镇颜色釉的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烧出来就是青色,铁含量的不同,也会随之形成不同的颜色;以铜为着色剂,则是红色;以钴为着色剂,就是蓝色,青花瓷就是用钴来画的。



在这个阶段,技术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从前,景德镇的工匠几乎已经可以调控色彩,有着非常多的颜色。

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审美标准也随之更进一层,此时脱颖而出的是——霁青、霁红、甜白。这三个好像文艺青年名字的釉彩也被称为“三大上品”,是千金难买之物,其中霁红和霁青还被称为宝石红、宝石蓝。



霁青釉,虽然看起来已经和青没啥关系了,但是古人在瓷器上喜好青这种颜色,凡蓝、绿都叫做青。所以霁青釉,又叫霁蓝釉,霁蓝釉这种叫法更准确一些。



霁蓝、霁红,还可以叫做祭蓝、祭红,因为这种瓷器过于宝贵,因此,要用它们的时候都是用在古代最重要的场合,古代最重要的场合是什么呢?——祭祀。所以,它们又叫祭蓝、祭红。

到了清代,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的位置也从未动摇过。

清代的瓷器就跟现在的清宫戏一样,主要是康雍乾三朝。



除了技术的进步,原本的那些釉彩能够烧造得更好以外,瓷器全家桶里面还加入了两个有着西方面孔的釉彩。

康熙酷爱西洋文化,引进了西画技法、颜料等在瓷器上作画,因而有了珐琅彩。珐琅彩是一种纯宫廷釉彩,制作流程是让景德镇先把器物烧好,但是先不“装修”,送到清宫里面的造办处,让宫廷技师绘画再烧制而成。



珐琅彩是纯进口的,因为它所使用的颜料都是国外的。在康熙末期,受珐琅彩的影响,在原本五彩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中西合并的全新釉彩——粉彩,这个彩既有中国颜料和中国技法,也有西方颜料和西方技法,是个混血儿。



珐琅彩和粉彩所包含的颜色非常丰富,因此在瓷器上作画的发挥空间也就大了。至于作画的内容嘛,就是看甲方爸爸怎么安排的呀,因此康雍乾三朝的瓷器,跟皇帝的审美有着极大的联系。



时间发展到了现代,中国瓷器艺术遇上了现代科技。科技使瓷器焕发了新生,它让瓷器拥有了更好的表现,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瓷器的美丽,瓷器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来源:本文转载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18 02:04 , Processed in 0.0951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