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回复: 0

藏宝天下 | 创新铸造“承天之佑”收藏酒器,传承青铜器千年 ...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12-9 17: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我国出土和传世的大量青铜器可见,古老的铸造技术在远古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青铜器在中国先民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件青铜器都铭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
作为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的外在化身,青铜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历来为统治者所重。可以这样说,古代青铜器与青铜工艺的演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物质进化史,更是中国人的精神进化史。


故宫文物“复活术”
青铜器其多变的造型、精美的纹饰以及内容丰富的铭文,极具美学价值与史料价值,正是青铜器修复技艺,一点点地将那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补起来,解读出国之重器的厚重与华丽,让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有了被诠释和诉说的可能。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收藏了大量历朝历代铜器一万五千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万件左右,是国内收藏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这些国宝之所以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离不开一代代青铜器修复师的辛苦耕耘。


中国传统青铜器修复与复制工艺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随着宋代的金石学的发展,中国青铜器修复与复制的工艺得以兴起、发展,并逐渐在不同地域衍生出不同的技术流派。
新中国成立后,京派青铜器修复工艺第四代传人孟海泉、李会生和赵振茂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将这项技艺带入了故宫,现已传承至第六代。故宫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更有选择、有发展地应用于各类金属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中。
2006年,由故宫博物馆负责申报的“青铜器修复及复制工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复制工艺,见微知著地体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文物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的心血和精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铜器修复及复制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的吕团结先生。
吕团结先生:“我于1983年进入故宫工作,当时的身份是临时工。那一年故宫与英国鲍沃特公司合作,约定在三年内为该公司复制故宫院藏三十二种青铜文物,每种制作50件。这种复制实际上属于“复仿制”,复制品在成分上与原件存在微小差别,而且在每件复制品的底部都标有“故宫复制”的字样。这对于故宫铜器组来说是一项不小的工程,我有幸加入了这个团队。我们在师父们的指导与带领下,逐渐熟悉了器物复制的各个流程,翻模、蜡型、铸造、做旧,每一步都需要反复练习,精益求精。这项工程结束后,我成为故宫的正式员工,并被赵振茂先生收为弟子。”
早期对于修复与复制的定义与界限是模糊的。要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修复的历史,首先要分清青铜器的“修复”、“复制”的区别。从《现代汉语词典》可找到对这两个词的定义。其中,修复,指修整使恢复原样;复制,指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复制是对本体的模仿,甚至要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修复则特别强调本体的真实性,在进行恢复本体原有面貌的同时,不能凭主观喜好、猜想任意增添、删改本体的细节、结构等,是一种完全基于本体的恢复性工作。
“古法”+“今术”:传承创新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历经几代传承,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传统工艺上加以精进。复制、仿制古代青铜器,修复青铜器具,用这样一门手艺在恢复着青铜时代往日的辉煌。青铜器的传统修复及复制工艺,一直秉承着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理念进行传承与发展,海纳百川,在继承传统修复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最新修复理念与工艺,加以融会贯通,这才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修复与复制这一古老的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秘诀。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著称于世。它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但人们广泛欣赏青铜器却极为不易。智慧的中国人早在照相术出现之前,便发明了以墨传拓青铜器全形的方法。而现代人便以全形墨拓技法设计原型图,仿造复制“青铜器”。


凭借此法,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吕团结先生,与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组多位老师受藏宝天下集团邀请,联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亚林、曾超父子,共同组建顶流专家团,参与设计打造了创新型艺术收藏品——收藏酒器「承天之佑」系列。吕团结先生亲自选取了“追簋”、“三年兴壶”、“天觚”、“伯盂”四件青铜时代的大成之作为参考原型,大胆尝试将陶瓷与青铜器交融,全套器物在器型方面本着取其型、尊其意、去繁从简、提炼精髓的手法,将青铜神韵进行升华。


所有原型文物藏品均为国家级文博机构馆藏特级、一级文物,只在重要展览时才会出库展示,且以上文物均为国家文物局限制出境文物。其中收藏酒器“盛元”之原型“追簋”,来源清晰,原藏北京颐和园,为清宫重要旧藏,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收归故宫保存管理,定为特级文物,并经确定此追簋为唯一官方认定追簋。


完整、对称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审美传统。我们的祖先在制造青铜器时如此,今天吕团结先生与专家团队们打造收藏酒器承天之佑系列时也十分注重造型的平衡、对称,融入自觉而生动的艺术创作,同时对工艺、纹样进行创新。


其中,收藏酒器“承天之佑-盛元”特别选取铸刻了青铜器极具代表意义的夔龙纹,参考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铸刻的夔龙纹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神秘、威严的美感,表达了先民意识里充满着对龙的神秘、威严力量的敬畏。




收藏酒器「承天之佑」系列作品是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对古代的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是传统和根脉的完美结合,是青铜器3000多年的守望,青铜与陶瓷的结合承载了华夏精神共通,传承,转化,融合,创造了属于当代的兼并传统文化底蕴的臻品,使得“追簋”、“三年兴壶”、“天觚”、“伯盂”等存世珍品得以再现,走入寻常百姓家。以尊重历史、发掘历史、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以传统工艺为基础,传承青铜器的艺术文化价值,具有极高的文化属性和收藏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13:26 , Processed in 0.0856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