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回复: 0

走,去国家博物馆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28 13: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博物馆自不必说,各种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等穿越重重历史尘埃,在这里与我们相遇。关于他们,教科书上的解释已经有很多了,暂不赘述。



▲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甲骨文

每次逛国博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次我们聚焦萌物,剥开岁月的斑驳痕迹,感受古人的情思与意趣。所有展品均出自古代中国展厅,是国博的基本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金元和明清八个部分。于是我们的萌物也大体依循这个时间,感受中国文明绵延不绝的宏大叙事之下的小亮点,也感受逛博物馆的另一番乐趣——看个萌。



▲鹰形陶鼎,仰韶文化时期,1958年出土于陕西华县。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双腿与尾翼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将鼎形器物的特征与鹰的美感巧妙融合,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时期,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彩陶盆内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和鱼纹。人面头顶有鱼鳍装形装饰,嘴巴两侧和双耳部位有两条相对的小鱼分置左右,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类似的彩陶盆出土了很多,多作为儿童瓷棺的棺盖,可能是一种特质的葬具。



▲可爱到犯规的白陶鬶(音归),大汶口文化时期。是远古时期人们烧水或者温酒的容器。



▲青铜雁尊,西周早期。在遥远的古代,人类便不能拒绝各种可可爱爱的小动物们。



▲妇好青铜鸮尊,商王武丁时期,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鴞尊是商朝后期青铜器造型艺术的高峰,整个外形呈站立的猛鸮,下垂的鸮尾与双脚形成平衡的三点,可谓匠心独运,功能与审美兼具。经过商朝前期的技术探索,商后期的青铜器铸造无论在冶铸工艺还是纹样制作工艺方面,均有巨大飞跃。






▲有请郑云龙,啊不,是青铜面具,商朝,出土于广汉三星堆。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化最具标识特征的器物之一。有纵目,如上图,或寻常如下两图。背后的蜈蚣辫引领时尚潮流几千年。



▲这是某个青铜器的底部,就问,谁能抵挡一只冲你吐舌头的小萌物。



▲青桐牺尊,春秋时期,呈兽形,是一种酒器,在商代至春秋时都有发现,到春秋以后则比较少见。



▲人形青铜灯,战国时期。整体造型为一男子双手分别托举竹节形灯盏,还附了一把勺子。这举灯技艺完全可以申请挑战当代杂技。








▲吴王夫差青铜鉴,春秋时期,内有铭文12字,记载这是夫差自作用鉴。鉴是盛行于春秋时期的水器。图片展示了鉴的各个侧面,主要是展示边上的萌物。



▲前方走来的是西汉时期的石猪方队。



▲鎏金熊形青铜镇,汉朝。两只小熊,昂首张口,长嘴前伸,双目前视,短耳竖起,前肢上举,后肢弯曲,活泼又可爱。镇是用来压席子角的。魏晋以前,人们在室内都是席地而坐,为了避免由于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于是在四角压镇。



▲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神态诙谐,动作夸张,生动地展示了俳优说唱的形象。



▲青瓷羊形烛台,东晋时期。羊的头顶有一圆孔,用于插放蜡烛,点上的时候,也是头顶有光亮了。羊身上几处褐色斑点,是两晋南朝时期出现的瓷器点彩装饰技法。



▲陶俑,西晋时期。就说像不像拿着手机的你。



▲青瓷辟邪烛台,又是一只卖萌的瑞兽。



▲彩绘双丫髻陶女俑,西魏。时尚是个轮回,米老鼠直呼内行。








▲彩蛋:康雍乾三代人的审美差异。国博很大,每次都是跑马观花,停下来写的时候才发现通过作品的简介,还是会有很多收获,以上作品简介均来自国博官方,与君分享,一起看藏在大国重器光环之下的小萌主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15:08 , Processed in 0.0916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