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复: 0

宸赏——明清御瓷珍玩(一)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8 09: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称清康熙 御窑仿宣德青花苏东坡海棠诗意图碗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清康熙
尺寸D: 12.5 cm (4 7/8 in.)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侈口,弧腹,下承圈足,器型巧雅。外壁以青花通景绘仕女秉烛夜游赏月之景,描绘景象颇合苏东坡所作《海棠》诗意,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画面正中,装扮雍容的女子将手搭于侍女肩部,趋步前行,该侍女屈身回首恭敬服侍,正前方一侍女秉烛照明,亦不忘回首顾后,画面左侧薄雾环绕处又一侍女执扇侍立于亭苑外,周围环境草木丰茂,远处山雾缭绕,明月高悬。构图饱满,纹饰繁而不乱。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宣德一朝上承永乐,窑事兴盛,青花继续沿用永乐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所带回的“苏麻离青”料,烧制青花色泽深翠绚丽,引得后世官窑争相模仿,其中以康熙朝慕制者最具风骨。因苏麻离青料易晕散,故使用之初鲜少用于绘制人物,至宣德时期人物纹饰才有所增加,主要包含仕女、婴戏、历史人物故事三类。其中以仕女题材最为丰富精绝,常见庭院仕女、秉烛夜游、焚香拜月、小扇扑萤等等,意在不题词句,但以图案纹样表现不同的唐宋诗境,此式人物画均配以山水庭园,布局疏朗,画意清雅,不失为宣德御窑青花瓷器中最具吸引力的品类之一。
康熙御窑瓷器在创新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在摹古方面亦无丝毫逊色,尤其是对于明初永乐、宣德御窑的慕制,可谓形神兼备,几可乱真。本品即为康熙御窑仿宣德作品极佳之作,描摹极精,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宣德青花“秋夕”诗意仕女图碗及宣德青花“海棠”诗意图高足碗,本品与之构图风格极似,仕女、山石画法皆具其精髓,青花浓郁处黑斑凝结,且有浓艳晕散之效,颇具宣德青花水墨淋漓之感,品质比肩前朝,为康熙御窑仿古“画意”佳作,加之传承有序,极为珍罕。


名称清康熙 五彩麻姑献寿图碗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清康熙
尺寸D: 14.3 cm (5 5/8 in.)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侈口,弧腹,下承圈足。胎体轻巧细腻,通体施白釉。碗外壁以五彩通景绘麻姑献寿图,麻姑手持如意乘车,拉车神牛屈身低伏,身后二侍女相伴而来,稍后又有梅花鹿缓缓跟随,后有二侍者或手捧寿桃,或持锄相随,间以红蝠、山石及灵芝。画面中梅花鹿及拉车之神牛描绘颇为传神,眼部所绘颇具八大风韵,异常生动。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据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她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莱州市),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甚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称之为“麻姑献寿”。
康熙五彩在历史上颇为著名,一扫明末画风粗率、施彩浅薄的弱点,以红、绿、黄、黑、赭等多色搭配,其中黑彩漆黑光亮,浓重沉着,用于轮廓勾勒和局部点染,可产生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本品五彩艳丽醒目,不负康熙“硬彩之极轨”的盛名。碗周青花弦纹、碗底心青花双圈及所书款识,发色浅淡,柔和雅致,极具成化当朝风韵。参阅上海博物馆所藏一件康熙五彩碗,其器型、尺寸及写款方式,均与本品相同,当为同批烧制之器,款识更应出自一人之手,对读成趣。


名称清康熙 五彩内桃纹外列仙传图大碗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清康熙
尺寸D: 18.9 cm (7 1/2 in.)
本品口微外撇,深弧腹,下承圈足,胎质洁白,通体施白釉,釉面莹亮。碗心青花双圈内以五彩绘一折枝寿桃,桃实硕大,桃尖以红彩点染,突出桃实质感。碗外壁绘群仙图,一众仙人依次排列,神态各异,均先以红彩勾画轮廓,再以矾红大面积平涂敷色,并辅以绿、紫、黑、黄等色,色彩淡雅清新,独具一格。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精美绝伦。
明清五彩,首推康熙,绘画风格与色调搭配均远超前朝,摒弃浓艳之色,更显柔和淡雅。同时,相比明代五彩过于强调线条笔力而无阴阳向背之分,康熙五彩极其讲究色彩变化,同一种颜色在纹饰中可见深浅、浓淡之变,极大的增加了纹饰的立体感。《清史稿》中评康熙窑:“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
本品所绘群仙形象,出自明王士贞、汪云鹏编纂的《列仙全传》,对比此书明末清初刻本,可知众仙中手握书卷,骑牛且有书童相伴者当为老子;头扎双髻,足登麻履,右手提花篮,左手檠草药者为蓝采和无疑;留山羊胡、盘腿骑鹤道人当为桓恺,《列仙全传》载其于高人陶弘景家中杂役,修默朝之道积年,终服天衣,驾白鹤,升天而去;桓恺之后,一仙持草药,一仙荷锄背药篮,作交谈状,当为刘晨、阮肇,描绘其天台山采药遇仙之典故,即“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一句的出处;腰间别葫芦的拄拐老髯,为铁拐李无疑;骑鱼仙人当为琴高,后世文人常以琴高的形象和典故来表达清高出世、得道升天的理想,大诗人李白就常于诗中引用相关典故,如“赤鲤涌琴高”之句;脚边放置钓竿的渔父当为涓子,传其精通“饵术”,曾从鱼腹钓出密符,习得呼风唤雨之技;看似长袖欲舞者,或为壶公;身披披风骑兽者当为葛由;头戴斗笠,怀抱鱼竿者当为寇先,传其遭宋景公砍头后,仍能“尸解神迁”,使得宋国家家户户为其奉牌祭祀;蹲踞在地,握鱼欲宰者当为吕尚,即姜太公,当是正在剖鱼腹取兵法;而提篮持扇者当为庄子,明清木刻版画及康熙瓷器上均可见庄子持带穗儿的矩形扇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本品虽无款识,但是无论器型、尺寸、描绘纹饰均与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清宫旧藏康熙五彩列仙传图大碗相同,相较可知本品当属康熙御窑佳器,加之流传有序,十分难得。


名称清康熙 五彩内寿桃纹外麻姑献寿图大碗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清康熙
尺寸D: 22.4 cm (8 7/8 in.)
本品直口,弧腹,下承圈足,胎质坚细,通体施白釉,釉质光洁莹润。碗内壁以五彩绘折枝寿桃纹,桃纹不见黑线勾边,当属晚期风格,以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桃尖施红、黄彩,形成自绿至红的渐变之色,凸显桃子成熟之感,桃心金彩篆书团寿字。圈足饰一周花蝶纹,碗外壁则通景描绘麻姑及众仙像,麻姑驾车献寿而来,西王母骑鹤而下,其余众仙女携寿礼前往,相伴而谈,周围赭石、灵芝,红蝠翻飞,金日高照,一派吉庆祥和之景象。
本品器型、尺寸均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御窑青花耕织图大碗近乎一致,由此可见,本品或属康熙御窑定例。碗内所绘折枝寿桃与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康熙款五彩描金折枝寿桃纹盘亦极相似,应属为康熙庆寿定烧之器,另于大英博物馆亦可见例证。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迎来六十大寿,为此万寿节,宫廷内外均竭力筹备,此前一年,郎廷极便榷窑江西,精心制作一批寓意吉祥、质量上乘的瓷器上供御用。《陶雅》有载:“仁庙六旬万寿,所制瓷品颇多。盘碗碟盏。花鸟虫鱼。几于无美不备。”
本品宫廷制式定烧,人物姿态各异,妙趣横生,衣饰细节丰富细腻,以麻姑献寿为主题,寓意福寿无疆,五彩发色明艳,极具时代特征,当为康熙御窑五彩精绝之器,值得收藏。


名称明万历 御窑仿宣德青花海兽纹高足杯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明万历
尺寸D: 10 cm (3 7/8 in.)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撇口,深弧腹,下承高足式把柄,上端竹节式凸棱,足至底外撇,杯型轻巧,胎釉俱佳。杯口内外均饰双周青花弦纹,杯外壁及高足满绘青花淡描海水地,留白各式海兽纹,海兽多配双翼,包含龙、马、象、狮、鱼等形象,腾跃追逐于海水之间,纹饰灵巧生动,青花发色淡雅。碗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书写为万历御窑典型写款方式,当知为万历御窑追慕宣窑之作。
陶瓷高足杯在中原文化中早已出现,其器型仿自西亚金属器,至元代时盛行,主要作为饮酒器使用,高足的设计符合蒙古族五指抓握酒杯的习惯,同时,此式高足杯亦被用于元代时被奉为国教的藏传佛教的供奉祭祀活动。明初永宣二帝笃信佛教,曾命御窑烧制此式高足杯作为礼器赏赐于藏传佛教寺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多件海兽纹杯,碗心均饰梵文祷语,足见其与佛教关系之密切。海兽纹初见于永乐时期,宣德时有所增多,饰各类海中异兽,又称“海八怪”,被视为吉祥瑞应的象征,成为明代御窑经典纹饰,此后历朝沿用。
明代仿古之风,成化首开先例,嘉万时此风更甚,而宣窑作为制瓷典范,备受推崇。嘉靖年间谢肇淛亦赞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精绝。”万历时王士性《广志绎》中亦言:“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本品即为万历追慕宣窑佳作,在模仿的同时,纹饰描绘较永宣时期更为精细,海兽形象跃然器上,品质比肩前朝,为十分独特的万历御窑追慕宣窑精品佳作。


名称清康熙 五彩列仙传图碗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清康熙
尺寸D: 17 cm (6 3/4 in.)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本品口微外撇,深弧腹,下承圈足。碗外壁以五彩绘群仙人物图,蕴含群仙祝寿之意,各神仙人物均以红彩勾勒轮廓,加以抹红,再以黑彩勾描须发,深红、绿彩等点缀装饰。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隽秀。
五彩是明清时期御窑厂生产的重要彩瓷品种之一,至康熙时期,五彩用色极其丰富,釉上黑彩和蓝彩的运用使五彩瓷更为绚丽多姿。陈浏《陶雅》载:“康熙抹红其色正朱,鲜明夺目,断非雍乾所能及,若官窑彩碗尤为绝佳。”
康熙时期人物纹饰多取材自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且早中期绘画人物形象较为高大,正如本品所绘,显得顶天立地。本品人物刻画精美绝伦,毫无犹豫之笔,衣纹褶皱虽只矾红一色,却极富层次及动感,足见匠人画工之精湛,为此式作品之佼佼者。国家博物馆藏有类品,书款方式极为相近,可资比较。


名称清康熙-雍正 五彩梅兰竹菊四君子图四方倭角花盆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清康熙-雍正
尺寸L: 21 cm (8 3/8 in.)
本品四方倭角形,为清代官窑常见形制,平口外翻,直壁向下斜收,底有圆孔,整体造型简洁端庄。花盆外壁施淡青釉,釉色温润清亮。花盆四面下陷开光内以五彩分别绘梅、兰、竹、菊四君子,绘梅花一面,枝干虬曲苍劲,横斜而上,寒梅绽放枝头,高洁坚贞;绘兰花一面,兰石相依,姿态婀娜,轻逸孤傲;绘翠竹一面,薄雾笼罩间,修竹随风摇曳,青翠悦目,清雅淡泊;绘菊花一面,五彩丛菊与灵芝并生,怡然傲立。
康熙、雍正时期彩瓷在明代基础上发展而来,画工绝佳,且烧造工艺已十分成熟,此时的五彩颜色较明代明显增多,开始运用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丰富搭配,大大丰富了五彩瓷的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了诸多精品。寂园叟《匋雅》云:“瓷品最重画工……明瓷画手,皆奕奕有神。康熙青花五彩,亦颇仿明瓷。”《饮流斋说瓷》亦云“若康熙青花五彩亦称殊品。”本品绘图清丽别致,多层次的表现技法,色彩浓淡有致,虽非案上掌玩之物,却极具文人雅致,实为康雍之际的五彩绝妙佳品。


名称清康熙 瓜皮绿釉暗刻缠枝莲托八宝纹碗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清康熙
尺寸D: 14.3 cm (5 5/8 in.)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本品敛口弧腹,下承圈足,尺寸小巧,却不失端庄之气。碗内外壁通施瓜皮绿釉,釉色浓绿莹亮,翠色怡人。外壁胎体之上锥刻缠枝莲托八宝纹样,刀法细腻娴熟,布局紧凑而不繁乱,足见匠师功力之深厚。碗底心施白釉,双圈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书写工整,为典型康熙晚期御窑款识。
瓜皮绿釉又称浇绿釉,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的低温颜色釉,其釉质晶莹,色泽翠绿,予人以鲜妍明快之感,因其釉色似西瓜皮,故俗称“瓜皮绿”。瓜皮绿釉创烧于明代,嘉靖一朝烧造甚盛,其后断绝,至康熙晚期复烧,至乾隆后再次消失。唐英《陶成纪事碑》载:“仿浇绿器皿,有素地、锥花两种。”
目前所见清代御窑瓜皮绿釉多为雍正、乾隆两朝所制。本碗为康熙作品,是为清代御窑首开追摹明代御器的复兴之作,数量稀少,质量精绝,档次高贵。查阅公私收藏资料,未见与本品相同者,其珍罕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13:34 , Processed in 0.0929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