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回复: 1

边走边读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5 20: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想去景德镇看一看,直到2022年8月底才成行。
景德镇这个名字是和瓷器密切关联的,有瓷都之美称, 是中国唯一一座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景德镇的名字的由来,颇有一段佳话。汉代时,这里称为“新平”,到东晋时设镇,叫作“新平镇”;后又叫作“昌南镇”,隋唐时曾一度称为“陶阳镇”;北宋真宗赵恒特别喜爱此地烧造的有着"冰肌玉骨"美誉的青白瓷,所以把自己的年号赐给了此地,于是才有了“景德镇”,一直沿用至今,有一千多年了。






了解景德镇瓷器的前世今生,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最好的去处了。


景德镇之所以发展成为世界瓷都,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陶瓷生产自然条件。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矿藏量最大的是优质的瓷用原料:瓷石与高岭士;境内水系发达,主流昌江,源自安徽祁门,经浮梁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流入鄱阳湖,四乡有大小50多条河流汇聚昌江,形成了便利的水运网络;山区涧泉溪流密布,水流落差大,是水碓粉碎瓷石最廉价的动力;自然植被茂密,木本植物有 95科350 种,优势种群马尾松燃烧火焰长,是烧窑的理想燃料。勤劳、智慧的能工巧匠们在这天赐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中,创造了景德镇辉煌的制瓷历史。
景德镇是以瓷业支撑了千年的繁荣城市,这种以单一业务支撑千年的城市,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中迄今为止的唯一。〝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据考古资料显示,景德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烧陶,至唐、五代,景德镇不仅生产青瓷和白瓷,还创烧出晶莹剔透的青白瓷。宋代,景德镇“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瓷业开始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经济支柱、立镇之本。元代,全国各地窑场逐渐衰落,唯有景德镇一枝独秀。明、清两代,御窑厂建立,全国制瓷中心形成,社会经济日趋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转型,景德镇陶瓷产业也逐步向现代制瓷业迈进,城市的功能也日臻完备。
在陶瓷的制作史上,所谓的“二元配方”即磁石和高岭土按照一定比例复配,作为一种瓷器胎料,首创于景德镇,繁盛于元朝。这个工艺,大幅度提升了瓷器的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以此能够烧造大型的陶瓷器物。这是景德镇陶瓷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世界陶瓷史 上的里程碑。


同时,景德镇还烧造成功了青花、釉里红、枢府卵白釉、高温蓝釉、红釉等陶咨品种,开创了世界彩瓷时代的新纪元。这些精美的陶咨制品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销东南亚、中西亚、阿拉伯诸国等地。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里有很多珍品,挑选几件我最喜爱的和大家分享。








近现代的珠山八友的王大凡的作品。






每件珍品都凝聚了时代的特色。离我们比较近的,感触尤深。比如7501瓷,文革瓷,奥运瓷等等






最近几十年,瓷器也有非常鲜明的先锋色彩,聚集在景德镇的艺术家佳作频出,也被收藏到博物馆中。




几个小时,徜徉在陶瓷博物馆里,我们边欣赏体会, 感受到景德镇瓷器发展的上下几千年。即使我们不是研究瓷器的专业人士,也可以通过丰富的展品了解到瓷器从发展到辉煌及没落和再急起直追的历程。
景德镇当年官窑,民窑林立,瓷器产量和质量都非常之高。民间和官方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动着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其中,御用瓷器是代表景德镇瓷器的最高水平了。景德镇御器厂从设立开始,督陶官都是直接由朝廷委派的。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是元、明、清三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明清两代的御窑瓷器,以其繁多的品类、规整的造型、纯正的釉色、精美的纹饰、考究的工艺,代表着中国古代瓷体生产的最高水平,并与朝廷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正如民国时期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所云:“盖瓷量小道,而与国运世变亦隐隐相关焉”。历史上,御窑生产最为鼎盛之时正是社会经济文化最为繁荣之际;而当御窑管理逐步松驰、产品日渐粗糙之时,也正是国力日下、大厦将倾之际。
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578平方米考古出土了大量明代早中期官窑遗物,种类有釉里红釉、红釉、黑釉、白釉、仿哥釉、仿青釉、青花、斗彩等,器形有梅瓶、僧帽壶、梨形壶、罐、碗盘、香炉、花盆、爵、簋、铺首天球瓶、鹤颈瓶、鸡缸杯等考古揭露了明代早期窑炉遗址与明代永乐后期、宣德早期、成化时期落选贡品的堆积坑多处和睌清民国时期〞江西瓷业公司〞发行所等遗迹。六座明早期窑炉形制均为葫芦窑,年代大致在洪武至永乐时期(1368-1424年)
御窑厂街区复原微缩模型










近40年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充所对明清御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诸多遗迹,出士了数以吨计的明清御窑瓷器残片标本。因其年代可靠、品类丰富、学术价值极高,为古陶瓷研充提供了最权威的断代标尺,也为中国陶瓷史研充提供了可靠实物资料。经过不断地整理、拼对、修复,一大批御窑瓷器得以“活化”,展现出那段御窑为世界贡献手工技艺与智慧的光辉岁月。
御窑厂博物馆里展出了这些修复的瓷器。因为在当时,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只要有一点瑕疵,都必须就地销毁和掩埋,绝对不能外流。


这些修复的瓷器,主题都是以龙,凤为题材。









这里出土的展品中,除了皇家日常使用的,装饰用的,还有一些蟋蟀罐,这是属于非常个性化的瓷器了。御窑出士的众多宣德朝御窑瓷器中,种类以蟋蟀罐最为繁多,有仿哥、仿汝、仿龙泉釉和青花等品种,结构有所谓坐盖式与平盖式两大类,青花类者纹饰很丰富,属于宣德朝御窑最重要的遗物,且明清时期文人著作也对宣德帝酷爱斗蟋蟀屡有提及。但蟋蟀罐却在如今的两岸故宫博物院鲜有收藏,这或许是因为宣德帝突然驾崩后,即位的正统帝年仅8岁,宣德帝的母亲张太后为了防止幼年的正统帝玩物丧志,而决定“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悉皆罢去”’。所以,宫中的蟋蟀罐被尽皆摧毁,以至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遗留文物中难觅其踪影。






陈列这些展品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是一座非常契合的博物馆。御窑博物馆由八个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的线状砖拱形结构组成,沿南北长向布置,它们若即若离,有实有虚,以谦逊的态度和恰当的尺度植入于复杂的地段之中。一方面,拱形结构的尺度不仅接近于周边的传统的柴窑,也在大尺度厂房、住宅楼和传统民居之间做了良好的过渡。另一方面,长短不一、伸缩自由的拱体结构巧妙地和周边参差不齐的地段边界产生了有机的缝合。


御窑博物馆建筑的形式源于当地传统柴窑的启发,与罗马时期的拱券截然不同,它不是简单的几何形,而是复杂的双曲面,具有强烈的东风拱券的特征。建造过程中不用脚手架,而是利


砖窑不仅是景德镇城市的起源,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与交往空间。它“保存着与这座城市的生命不可切割的记忆温度——旧时孩童在冬天上学途中,会从路过的瓷窑上捡一块滚热的压窑砖塞进书包抱在怀中,凭借这块砖带给他的温度,捱过半日寒冬”。
冬季,学校也常常会移至温暖的瓷窑旁;夏季,歇窑期间,砖窑所散发的湿冷空气更是孩童玩耍,年轻人交往、老人纳凉的好去处。这些断壁残垣的老窑遗址,这些薪火相传的不灭记忆,是御窑博物馆自然而然的源泉。瓷窑独特的东方拱券原型,窑砖的时间与温度的记忆,塑造出窑、瓷、人的血缘同构关系。
不仅窑炉作为建筑类型融入了城市的历史,修建窑炉的材料“砖”也是可知可感的。在达到一定生命周期蓄热性能衰减后窑砖被从窑炉上替换下来,又可以成为修建居住建筑的材料。窑炉早已成为景德镇文化记忆和城市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御窑博物馆的空间类型。






晚上,博物馆更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来参观。






在江西一直有着这么一句话:如果说陶瓷支撑了景德镇一千年,那么瑶里则支撑了景德镇一千年。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特地走访了瑶里古镇这座位于景德镇东北面,车程1个小时左右的古镇。
瑶里古镇,以前叫“窑里”,可以相像当年这里烧瓷的窑之聚集。 瑶里居民傍水而居,四面群山环抱,这里是庐山和黄山交会之地,山里矿石资源丰富:有瓷石和高岭土。


如今的瑶里古镇,正在大兴土木,试图接待更多游客。幸好,目前还保留着一些原来的建筑和居住着当地的居民。


各种民宿也已经星罗棋布了。


镇子里两边的居民通过湖水的桥来连接,这里的桥还真不少,隔几十米就有一座,有的是比较简陋的独木桥,有的是石拱桥,还有一座木结构的有走廊的风景桥。








镇的中心的原祠堂,已经改成了居民驿站了,门口还有两个破旧的石狮子,不知是什么年代的了。




镇里目前有一座香火旺盛的高际禅林寺庙,建于咸丰年间。门口的青花瓷凳,依稀透露着此地的瓷都源头的风范。


沿着湖边穿行,旁边的民居外墙都斑斑驳驳,刻画着岁月的痕迹。




夏天来到这儿,听着水声,微风吹过来,似乎也凉快了一些


瑶里属于浮梁县,浮梁县衙是江南地带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封建县衙。浮梁的历史可追索到东晋的 新昌 ,公元742年(唐朝天宝元年),新昌改名为浮梁。 公元816年(唐朝元和11年),因水灾,迁浮梁县城于今浮梁旧城处,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至民国四年,长达1100余年,县衙屡毁屡建。
现存浮梁古县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 170年,占地64495平方米(95亩),规模宏伟,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有“中国第一县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称。现保留中轴线上的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




浮梁的瓷税是值得一探的。随着瓷业的繁盛,瓷业稅收较宋明大大增加,至元十五年景德镇就设立了浮梁瓷局,任正九品官员堂管瓷器,把宋代在景德镇设立的税课属改为缇领,瓷业生产进入全面繁荣之期。元代除了沿用南宋的“两稅法”(按地分夏秋两季征税),关于瓷业的课稅为抽分制。由《元典章》记载;“按瓷窑旧例,二八抽分办课”据此可知,元明沿用旧例采取“二八抽分”征税。


古县衙附近有一座与朱元璋逃难有关的红塔。据说,元朝士兵追杀到朱元璋,朱说自己是瓷匠,于是逃过了一难。这座千年红塔:佛名“大圣宝塔”,始建于公元961年,塔高40.47米,六面九层,距今有1045年的历史,是融合中国古塔特殊风格和江南建筑特色的佛塔,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古老浮梁的象征、历史的见证。


景德镇的瓷器工业,发展到现在,远没有古代那么辉煌了。但民间,还是有很多执着于弘扬景德镇瓷器文化的人们,瓷宫的创立者余二妹老奶奶就是其中一位。余奶奶80多岁,去天津旅游,看到了天津的瓷房子,受到启发,回家乡后立志建造瓷宫。最后她花了整整5年时间,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变卖了房产、首饰和一部分藏品,用自己收藏了一辈子6万多件瓷器和80吨瓷片,建造了这样一座绚烂夺目的瓷宫。瓷宫的外形是模仿了福建客家的圆楼,外墙上镶嵌了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等各色瓷器,顶部粘满了各种小瓷碟,一共分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放置传统题材的瓷板画,第三层放置佛教题材的瓷板画。最后她花了整整5年时间,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变卖了房产、首饰和一部分藏品,用自己收藏了一辈子6万多件瓷器和80吨瓷片,建造了这样一座绚烂夺目的瓷宫。瓷宫的外形是模仿了福建客家的圆楼,外墙上镶嵌了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等各色瓷器,顶部粘满了各种小瓷碟,一共分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放置传统题材的瓷板画,第三层放置佛教题材的瓷板画。










景德镇最近几年,依托瓷都的余温,建造了陶溪川文创街区。陶溪川的前身是宇宙瓷厂,上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让这座曾经制造出销往世界各地精美瓷器的工厂人去楼空,停业长达二十多年,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真正从陶瓷工厂变成了工业遗产。






对于陶溪川而言,场景的营造首先要把50-90年代各时期的历史遗迹保留下来,特别是里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营造出一个引发无限联想又让人感觉非常新鲜的“空间”,这些“空间”是陶溪川的“灵魂”。真实是它的核心价值,真实也意味着不拆掉老的墙体、厂房以及构成它的构筑物。因此在宇宙瓷厂的厂区里,连电线杆、水泥柱子、地面铺装、粗糙的墙壁都被保留下来了,只为尽最大的努力让其能够表现得最为真实和坦诚。通过结构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和环境营造,这个“场景”做到了精致、亲切和浪漫。










陶溪川二期建设包括艺术大学、双创空间、非遗中心、运动中心、文创街区等,将形成一个新兴、多元、国际化的集艺术与商业一体的文化新地标。目前已在建设中,期待下次来景德镇可以感受一下。
景德镇一路走来,看到了大量的拆旧改造,基建搞得轰轰烈烈,景德镇当地人也非常希望瓷都能多元化发展,再现生机,让景德镇人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4-19 03: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芳你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10-12 06:56 , Processed in 0.2104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