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回复: 1

鉴定古瓷必须掌握的两种手段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1-1 11: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瓷造假技术很强,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辨别方法,而我今天介绍两种非常重要的辨别方法,让新手朋友了解。
放大镜是第一神器

我们肉眼的辨别能力有限,真品和仿品瓷器的某些差别肉眼根本不能分辨,我们要学会借用放大镜的力量,来观察瓷器的微观世界。
釉下气泡

瓷器大多有釉下气泡,气泡的形成与瓷器的釉质成分、胎的干湿程度、厚度、烧造时的温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年代的古陶瓷,采用不同的制胎、施釉和烧造工艺,胎质和釉质也不同,烧制时的气氛也不同,形成的气泡不同,从而进行分辨
一些仿品是“老底新接”或“补洞”,也就是在老器物上补上新的材料,这种瓷器在放大镜下会看出新材料和老材料气泡的明显不同,从而进行分辨。
现今很多颜料是化工颜料,烧制出来可能根本没有气泡,这些在放大镜下也一览无余,从而进行分辨。
这里就要说下为什么化工原料可能没气泡。过去的颜料是天然矿石制成,里面含有空气,当烧制的时候空气会从颜料中跑出来,但被釉阻挡,所以形成了气泡。
化工颜料是人调和,里面可能不含有空气,烧制出来可能没有气泡。
但大家要注意化工颜料可以人为在里面添加空气,所以没有气泡必然是化工颜料,但有气泡不一定是矿石颜料,最终还是需要根据气泡特性来辨别。





自然风化

除了通过气泡来分辨外,古陶瓷因年代久远而自然风化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陶瓷上细微的剥釉、开片等现象,用放大镜也能看出来。人为故意做旧是做不出自然风化的感觉。
胎质

古代和现代制作陶瓷的泥巴往往差别很大,加上炼泥工艺的不同,最后形成的胎质完全不同。过去明朝仿制宋朝的瓷器,就算仿制的惟妙惟肖,但是从胎质就能看出来。



宋哥窑鱼耳炉





明仿宋哥窑鱼耳炉

上面的胎质差异太大,所以肉眼就能辨别。现代仿制肉眼是很难分辨的,但通过放大镜就能看出胎质的差异。
瓷器上的光

瓷器上有三种常见的光,分别是贼光、宝光、无光。肉眼识别这三种光也能初步断定瓷器。下面来分别说下这三种光。
贼光

贼光:或称“新光”“火光”“浮光”,是一种发于瓷器表面炯炯刺目的光,出窑不久的新瓷釉面一般都会发出这种光。有这种光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新近出产的瓷器。
然而现实中也有反面的例子:有些从烧制出来就包装完好,从未使用也从未启封的老瓷器,打开头也有这种贼光,但毕竟是少数,所以有贼光基本可以认为是新瓷。
贼光是因为瓷器表面还没有被氧化的结果,新瓷器刚出炉不可能被氧化,而老瓷器只要不和空气接触也可以不被氧化。
宝光

宝光:一种由内而发的温润鲜嫩、如脂如玉的光泽。具有这种宝光的老瓷都是瓷质精良、胎釉优秀的上乘之作,它能经得起氧化物的侵袭及人为磨损的考验。
一般来说,瓷器表面的宝光是自然形成的,在数百年的氧化和自然摩擦过程中,瓷器表面刺目的光逐渐消失,变得柔和、润泽。这种光会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就是藏家所谓养眼的因素之一。这种自然的光泽一般无法仿制。
无光

无光:虽然暗淡、失亮,反射不出明显的光来,但也可以看作光的一种类型。
表面失亮无光的瓷器常常被认为是年代久远的古瓷。比如商周古瓷、两晋瓷器很多表面都失去了光泽。
主要是因为氧气对瓷器长期的氧化作用,以及人们长期使用摩擦瓷器表面的结果。
但现代仿品也能做无光处理,就是通过认为加工把瓷器表明的贼光去除,使其变的无光。所以购买无光古瓷时要特别注意,一般仿品都在这里面。
总结

陶瓷辨别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放大镜,通过放大镜就能看到陶瓷的内部细节,不管仿品仿制的多像,但在微观世界里却无所遁形。
再就是通过瓷器表面的关泽来判断,通常来说有贼光的都是新瓷,有宝光的基本是精良瓷器,而无光的可能是仿品或者古瓷。所以碰到无光的瓷器要多加鉴定,防止受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帮顶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18 04:29 , Processed in 0.1029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