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回复: 1

楚文化中的玉器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0 1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一个曾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其先祖于周成王时受封立国,辟在荆山,扬威于鄂,后闻名周室,进而成为五霸、七雄之一,最盛时尽有东至沿海、西至巴山及巫山之地,在诸侯国中面积最广、人口最多。“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恢宏气魄,决议了楚国的发展必然飞将冲天,鸣将惊人,以奔逸绝尘之势,在先秦诸侯国中别出心裁。
  楚文明包含宏富,从科学到巫术,从美学到艺术,从哲学到文学,构筑起博大精深的系统,彰显着无与伦比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以首创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展现自己,在玉器中亦可见一斑。
  兽面纹玉琮



兽面纹玉琮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5厘米 宽6厘米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保藏
  玉琮(cóng)是一种内圆外方的柱形玉器,表天圆地方,别离标志天、地。文献记载和考古挖掘标明,玉琮的功用和含义有两方面:一是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即《周礼》所说的“以黄琮礼地”,它是一种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二是权势和财富的标志,有玉琮出土的墓葬标准高,规划大,随葬品较丰盛。战国今后玉琮较少出土。
  此件玉琮为和田青白玉制成,器表四面各刻一个狰狞的兽面纹,雕工精美,出土时平置于墓主头顶左面。玉琮多光素无纹,此件是战国时期仅有有纹饰的玉琮。《周礼•考工记•玉人》有“瑑(zhuàn)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之说,“瑑”即纹饰的意思。此琮能证明《周礼》所述瑑琮的真实性。此句之意是将瑑琮献于所朝聘君之夫人。
彩绘漆木女俑身上组玉佩


洛阳中州路1316号战国墓出土组玉佩
  组玉佩是服饰的组成部分。大型组玉佩为西周开创,是由多件玉器串连组成悬挂于身的佩饰玉。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仍盛行饰以富丽的组玉佩,表现其尊贵身份。他们以丝绶串连各式璜、璧、环、龙凤虎形佩等作为首要构件,且多成组对称运用。这些组玉佩的构件,既可独自作为佩件,又可成组串连,且更添富有气味。考古挖掘显现,社会方位越高的贵族,所佩带的组玉佩串饰愈复杂愈长,制造愈精巧,身份较低者,佩饰就变得简单而短小了。这套组玉佩由6件璧、2件玦、2付套环、4件玉珩、1件龙形佩、2件玦形管、26件贝形饰、232颗玉珠及1颗琉璃珠串联而成,件件雕琢精巧反常。据考证,其主人为战国时期方位显赫的楚国贵族。


龙凤虺形玉佩


战国(公元钱475-前221年)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16号殉葬墓出土
  荆州博物保藏
  玉佩造型为一龙一凤一虺(毒蛇)形。龙曲颈、蜷躯、卷尾;凤栖于龙尾部,钩喙回想;虺卷尾与龙尾相接。龙体首部刻眼、鼻、角,足部刻爪,尾部刻鬣,躯干刻云纹、谷纹;凤身刻羽纹;虺身刻谷纹、勾连纹。龙凤蛇合体玉器稀有,三者组合在一起很可能因其本性尊贵灵异、威猛狂放,在此有辟邪佑祥作用。整器设计特别,构思奇妙,造型一起,为战国玉佩饰精品。
虎型玉佩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组玉佩中的物件。相同的玉虎佩该墓还有一件,系选用同一玉料做成,故色彩、形体完全相同。这对玉虎佩的口、尾处有两孔可以穿系,很明显是作为组玉佩中的挂架对称运用的。该佩虎呈弓形,前后肢均蜷缩与躯干连成一气,粗壮的尾部与弓背反向卷起,至结束渐细成涡状纹,缩短的形体似乎包含有丰盛的生命能量。虎背上有一处微妙的曲线处理,将虎这一野性动物的身形特征极为生动地描写出来,粗细阴刻线纹的调配构成华美的装饰作用,刻工极为精密,为迄今所知春秋玉器中补课多得的佳作。虎在古代标志威猛,有除“五毒”、压邪之意。
镂空双龙首纹玉璜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1980年湖南临灃九里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保藏
  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玄璜礼北方”,是祭祀掌管北方之神的礼器。而考古挖掘显现,绝大多数玉璜不见礼器的用途,而是作为装饰品活组玉佩中的挂件佩带在墓主胸腹部,固有“佩璜”之称。此璜分上下两层,透雕分隔,上下两头均雕对称的龙首,龙身外表阴刻云纹。纹饰华美,工艺精深,为楚玉稀有之佳器。上层中心有一穿孔,供穿绳系佩。楚国玉器以龙形为多见,璧、环、璜、佩、带钩等都常以龙或龙首作为器物部分或全体形制,改变多样,造像精巧。龙是标志正人、圣人甚至王者龙德的吉祥物,楚人在艺术创作中,也深深倾泻了他们崇龙的意向。
三人踏猪形玉佩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5.1厘米 宽0.3-3.05厘米 厚0.4厘米
  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保藏
  此玉佩出土于墓主身份极高的九连墩2号墓内棺之中,为墓主人贴身佩带之物。由一块玉雕琢而成。一头大猪被三个人“众”字形叠压在脚下。三个人均大圆盘脸,五官几乎撑满脸庞,窄长袖宽长袍,袖手而立,神态木然,其寓意难以捉摸。玉人脚下的这只玉猪张口、甩尾,作向前狂奔的姿势。但细部描写比较抽象,耳、腿用云涡纹表达。动态如此激烈的玉猪造型非常稀有。玉人的装束、纹饰的做法与楚人的宽袍大袖传统的穿戴不同,却与中山国的人物着装相同,它应是中山国的遗物,可以视为楚国与中山国高层往来的证据。
透雕龙凤纹玉佩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1987年长沙五里牌八一路M1出土
  长沙市博物保藏
  玉佩呈圆弧造型,两面透雕连体龙凤。一端作回想龙形,龙身弧曲,背穿一孔。另一端为凤形,喙部连胸,凤冠上翘,颈羽饱满,作振翅欲飞状。这两件玉佩玉料、造型、纹饰一起,结构对称,布局调和,雕琢精美,应是在组玉佩中对称运用。龙凤合体玉器最早见于殷墟妇好墓,这以后以“龙凤呈祥”为主体的龙凤文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方法的造型呈现,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脊柱——龙凤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件玉佩反映楚地有非常浓厚的崇龙尚凤的文明风习与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25-2-27 11: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占位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09:35 , Processed in 0.1005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