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回复: 0

关于青铜矛的介绍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8 17: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定义


  • 青铜矛是商周时期主要兵器之一
  • 器型结构可分成三个部分组成:矛头,矛柲,矛镦



矛头由青铜铸造的矛身和矛骹组成,矛身包含前锋和叶部。矛骹中空细长用来安装矛柲,矛柲就是手柄一般为竹制或者木质。矛镦安装在毛柲的尾部,其作用是保护矛柲尾部不受磨损和增加尾部的重量,不过矛镦的出土较少大多数青铜矛是没有矛镦的。
3. 青铜矛的头部可通过固定方式分为三种:
1.有耳,就是其矛骹的部分有半钮或勾形,它的作用是使用绳子穿过耳部把矛头和矛柲加以绑定
2.矛骹上设孔洞,使用钉子穿过孔洞刺入矛柲内加以固定
3.穿孔,穿孔直接出现在矛叶上,不需要再增加孔洞和耳部


历史

1. 石器时代

青铜矛来源于石器时代的石矛,石矛可能来源于木制的矛,把木棒的前端削尖来进行使用。不过这个方法对材质的要求比较大,有些木质结构很结实削尖就可以使用很久比如竹子,而有些木质结构不那么结实用久了容易断。经过长期的研究发明出了石矛,石矛代替了以前的木质前锋且更加耐用



其安装方法是把木质手柄的顶部劈开一条缝,然后插入矛头再用绳子固定。这个安装方法和早期的青铜戈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竖的一个是横的。
最早出现的青铜矛应该是齐家文化中沈那遗址的一件青铜矛,距今3800-3600年前。器型来源于另一个文化圈,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这是一个起源于俄罗斯南部和蒙古中部阿尔泰山的文化,之后不断向外迁移横跨欧亚大陆。这是一场于史前版的丝绸之路,齐家文化直接或者间接的受到了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的影响。


2. 商代

之后这一器型也慢慢流传到了中原地区,不过并没有太受重视。一直到商代中晚期商朝才开始使用青铜矛,作为外来兵器的矛凭借杀伤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青铜矛的演变也从此开始。



其中柳叶形矛出现最早,分为有耳和无耳,流行于商中期到西周中期。青铜矛主要的攻击方式是刺击也就是突刺,所以刚开始的矛头非常尖锐且叶部很窄。不过这种形状突刺固然杀伤力很大但设计存在缺陷损毁率高且耐用性差,并不是最佳的形状。当时的人们开始想办法改造,前锋以突刺为主自然不能作太大的改变,那改变的地方只能是叶部。



叶部变得越来越宽形成了等腰三角形双耳矛,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一形状虽然耐用性大大加强且出土数量最多,不过过于宽大的叶部也阻碍了青铜矛突刺的穿透能力,为了耐用性而降低突刺伤害肯定是不可取的。



青铜矛迎来了第三次造型改变,亚腰圭首形双耳矛,流行于商晚至西周早期。前锋收刹,刃侧内弧,既降低了突刺时前锋受到的压力又不会因为叶部太宽而降低杀伤力。
在此基础上另加改造形成束腰尖叶形矛,其两侧有穿孔,流行于商晚至西周早期。个人感觉这个器型最好看,不过青铜矛的演变随着商朝的灭亡而暂缓


3. 西周

到西周时期,青铜矛的出土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其原因是战车的兴起,青铜戈经过造型的改变可以很好的应用战车进行勾杀,而矛就不行了。虽说不能应用战车也可以作步兵的武器,但是青铜矛本身作为外来兵器周人之前是不使用的。而且其制作方法也比戈麻烦很多,自然也就用的少了
4. 东周

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矛又开始大量出现,其原因是周天子权利下降,诸侯林立。这一时期战争开始不断爆发,由于对兵器的需求青铜矛再次盛行。其制作工艺比商朝或者西周早期更加成熟,器型开始朝圆形改造。刃部变窄,让其更加便于突刺且耐用性更强。这一时期造型的改变和商朝有所不同,个人推测是因为防具的不同。


消亡

至于消亡,青铜矛消亡于汉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铁矛的出现,之后数量不断增多,到汉代青铜矛彻底淘汰。在这中间的一段时间里青铜矛也被当做礼器使用,作为战斗的兵器转变为礼器时形状也发生了些许改变,有剑形的,有三角形的。早期青铜矛的形状就是三角形的,也算是收尾呼应吧。


引用

《商代青铜兵器研究》 郭妍利
《中国青铜器综论》 朱凤瀚
《商与西周青铜矛研究》 沈融
《山东地区出土东周青铜矛初步研究》 刘晓靖
《西周时期的青铜矛》 李健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12:41 , Processed in 0.0795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