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回复: 1

福建比较知名的瓷器符号--建盏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8 07: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阳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是朱子晚年定居讲学的地方。建盏的⽂化渊源为福建建阳⽔吉⼀带的建窑。在晚唐五代时期。建窑仅仅是⼀个⽣产青釉瓷器和釉瓷器的普通窑⼚。后改烧釉⾯⽆斑纹的⿊釉茶盏,这为建盏的诞⽣奠定了基础。从青釉→酱⾊釉→普通⿊釉建盏釉,这⼀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后,建窑以盛产⿊釉瓷⽽闻名于世。其主要⽣产⼀种底⼩⼝⼤、形如漏⽃的⼩碗,俗称“建盏”。由于建盏只是⼀种茶盏,器形较⼩且简单,所以在器形⽅⾯技术难度不⼤。建盏显著特点是坯与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釉层越来越厚,使烧制⼯艺技术难度加⼤,⽣产成本提⾼。⽽其主要特征是⿊釉表⾯分布着多姿多彩的斑纹,这些结晶的斑纹是在窑炉恰当的窑⽕⽓氛中天然形成的,具有⾮常⾼的审美价值。建盏艺术是⼟与⽕⾼难度相结合的艺术,是纯粹的陶瓷艺术。建窑⿊釉属于结晶釉的范畴,有较⾼的含铁量。在⾼温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的⾼低和窑炉⽓氛的变化,使釉⾯产⽣奇特的纹理。这些釉⾯纹饰与华丽的彩绘或繁缛的雕饰不同,它们是釉料在⼀定温度和⽓氛中产⽣“窑变”的结果。由于建盏结晶⾮⼈⼒所为,完全是在烧制过程中因炉温变化⽽⾃然形成的,这种⾮⼈⼒掌控⽽产⽣的变幻使其愈显名贵。
宋代建盏的“器”承载着⽂⼈对“道”的崇尚在宋代,经过宋儒理学的解释,儒家的伦理学说靠近了审美,“天⼈合⼀”靠近了道家的境界。宋代建盏之“器”⾃⾝功能性的实现,是依靠当时窑⼯与设计者(⽂⼈)对外界做出的反应,是⼈们对⾃然适应性与审美意蕴的反应。
传统建盏的审美设计,可以分为两⼤⽅⾯:⼀,权贵雅⼠赏玩的“雅器”。这些器物从选材到设计都以绝对审美为准则,“材美⼯巧”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审美性设计尽可能做到精雅完美,在很多⽅⾯都达到了极致,从宋词关于茶词的记载中可以体现⾼雅的艺术⽂化。⼆,建盏体现普通⽼百姓⽤于现实⽣活的实⽤器具,尤其是民间的⽣活建盏器具。其与⼈们的⽣活息息相关,表现出⼀种质朴简拙的⼤美。古代“天⼈合⼀”哲学思想,使得⼈与⾃然的相处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与⾃然的适应、共⽣、互利。建盏的设计则反映出“器”的⼀个较为“真实”⾯⽬。它体现的是⼈对⾃然的真实状态,建盏没有华丽的修饰与矫揉造作的雕琢,甚⾄可以理解为是道家思想中“道”的最佳诠释。宋代统治者⼀⽅⾯宣扬儒家思想以维护其政权,另⼀⽅⾯则尊崇道教,建盏的陶瓷⼯艺的造型、釉饰也不免受之影响。宋代建盏从出现到发展完善这⼀过程往往也反映出了⼈的⽣活⽅式的⼀些变化,与⽃茶⽂化的盛兴是分不开的,体现宋⼈为追求⽣活的舒适⽽在不断关注⾃⾝与外在环境相适应的关系,强调⼈与⾃然的适应与协调。建盏简洁的器形,⽩⾊的茶汤和⿊⾊的釉⾯,在中国古代⽂化的象征。⽩⾊象征阳和天,⿊⾊象征阴和地。便是⼀种天地之间⿊⽩相映的象征。“⼈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从⽽显⽰宋⼈的“出世”以及“返璞归真”的道家思想。建盏的审美追求,远远超越了⼀般器具技巧性的范畴,⽽是作为⼀种审美哲学的特殊表现⽅式,对中国宋代陶瓷陶瓷⽂化形成和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建盏的造型意蕴较为⾃然祥和,动中寓静,深化了“⾃然天成”和“天⼈合⼀”的审美情趣,把那种沉静、淡泊⽽怡然⾃得的追求,与“师法⾃然”运⾏的虽动⽽静的宇宙精神即“道”的境界相谐相吻。建盏瓷器上的“兔毫”“油滴釉”“鹧鸪斑釉”“曜变釉”等,有⼤有⼩,有深有浅,有长有短,深藏在瓷器的釉⾥,稀疏⽽淡雅,犹如天空中的星⾠、夜⾬,变化万千,演化为天⼈⼀的美学思想,为宋代的⿊⾊釉瓷器增添了诱⼈的魅⼒。
以建盏配上福建地方的朱子酒,豪饮二盏,岂不快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5-10 12: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不是沙发都得回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10-12 14:12 , Processed in 0.0954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