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商代玉器的前奏
1、二里头文化玉器
二里头出土玉器有2000多件,但其中绿松石小片占了大头。
纹饰和工艺:与新石器时代晚期比较,开料、割锯、钻孔、抛光等技术有进一步提高。玉器表面比较平滑,少见琢磨痕迹造型比较对称。多数为素面,纹饰以平行的阴刻细线为主。
龙形器:由2000余片绿松石片镶嵌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大小仅有0.2-0.9cm,厚仅0.Icm左右。为方头、蛇身,龙身长64.5cm,中部最宽处4cm。巨头蜷尾,梭形眼、眼珠为圆饼形白玉,鼻梁由三节半实心半圆形的白玉、青玉柱构成,蒜头状鼻端由绿松石雕成,玉柱和鼻端根部均雕有平行凸旋纹和浅糟装饰。
2、二里岗文化玉器
礼仪玉器类:仪仗器、礼乐器、饰玉。仪仗器数量相对较多,且有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如玉戈、钺。礼乐器有玉柄形器、璋、琮、圭等。饰玉有璜、环、笄等,无动物形玉饰。
3、三星堆遗址玉器
礼仪玉器:玉璧、玉琮、玉璋、玉圭、玉戈、牙璋。
工具:玉斧、玉锛、玉矛、玉凿、玉锥形器。
配饰玉器:玉琥、玉璜、玉管串、玉镯、玉瑷。
有领玉璧:制作工艺很精细,玉璧的内外圆均很圆,旋纹既细又流畅。
二、焕然一新的商代玉器
商代玉器的发展期是指3300-3700年的晚商时期。
产业和生产力:制玉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青铜工具被用于制玉。
晚商玉器特征:玉器数量庞大,品种齐全,工艺水平达新高度,中原出现和田玉。
❀ 五大类玉器
工具:除斧、凿、刀外,新增:刻刀、锯、镰、纺轮。
礼仪玉器:除璧、琮、璜、圭、璋、戈、钺、戚外,新增了矛、大刀。
饰玉:动物形饰玉种类增加较多,达30多种,如玉蟠龙、龙形块、玉鱼、龟、鸭、鸟、牛、马、鹿等,新增了多件圆雕人物形饰玉。
实用玉器:玉簋、盘、勺、匕、调色盘、梳、玉韘等。
葬玉:贝形玉琀和玉握,偶见蝉形玉琀。
❀ 纹饰和工艺
最有特色的装饰:扉牙
最有特色的纹饰:臣字眼
玉龙等动物玉器常见的纹饰组合:臣字眼、蘑菇形角、蒜头鼻、双阴线雕刻
组合特征的意义:扉牙装饰和“臣”字眼,为重要的玉器,或者是王室使用之物。(蘑菇角、臣字眼、双阴线雕刻)
雕刻手法:装饰性、艺术性、象征性
1、政治和意识形态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后礼。
逢事必卜,每事必祭,祭祀用品当宝玉莫属。
2、商晚期玉器
玉锛(玉制工具):纹饰丰富,琢有横纹、云纹和兽面纹。还刻有乾隆皇帝的题诗,是因乾隆喜欢而改制的。
云雷纹青玉斧(玉制工具):琢有多种纹饰,双阴刻线兽面纹和云纹、阴刻线三角形纹、两侧还有扉牙
玉琮(礼乐器):商代的玉琼形制和纹饰较良渚文化要简单的多,射部很长并饰旋纹,外方柱已变成了4个三角棱柱。
圆雕青玉龙(动物形玉器):臣字眼、双蘑菇角、菱形纹、背有扉牙。造型独特。
玦形玉龙(动物形玉器):双阴刻线云龙纹、背脊有扉牙、星形嘴。
玉鹰(动物形玉器):纹饰也具有典型性,双面纹饰基本相同,一面为双阴刻线,一面为单阴刻线,翅膀有扉牙。
三、西周玉器
西周玉器材质优良,工艺以片雕为主,普遍使用斜刀技法,玉覆面和玉组佩大量出现,玉器多给人简洁、明快、潇洒、飘逸的美感,多见凤鸟纹、动物造型。
1、总体风格特征
周王朝王畿范围:陕西宝鸡到潼关的关中地区、以及河南省的“成周”(洛阳)。它们曾是周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制定礼仪制度:周礼-政治、文化
琢玉、管理用玉:工种、工场、玉府、点瑞。玉府是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国家专职管玉机构,所负责的只是天子一人的用玉;典瑞所负责的是各级官员的瑞信玉器和礼玉。
诸侯大慕:陕西宝鸡市西周早期贵族墓;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山西曲沃县天马-曲村一带晋侯贵族墓;河南三门峡市西周晚期-春秋早期虢国贵族墓;陕西韩城市梁代村两周大墓。
品种:礼仪玉器、装饰用玉。葬玉:一般指那些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作的随葬玉器。
纹饰:龙纹、凤鸟纹、几何纹饰。交缠图形:西周玉器纹饰中的龙、凤、人形象多是相互交缠到一起,还有很多是采用“共体”的表现手法,体现一种人与自然的交融。琢纹工艺:西周玉器“重纹轻形”,早期和晚期多采用双阴刻线,中期形成特色“斜刀”工艺。斜刀工艺:“一面坡”琢制技法,是在器表勾线一侧使用粗的跎具进行斜磨,从而使阴线一侧出现较宽的斜坡。
四、叶家山曾国墓和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器
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出土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对研究西周早期的用玉制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器种类齐全、质地精美,以玉组佩、玉覆面最为出众,是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玉器的典型代表,为研究两周历史文化、用玉制度提供了难得而庞大的器物资料。
1、叶家山曾国墓
曾国,是周王分封给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之子、周朝宗室曾谏的封国。
是周王朝在江汉地域控制铜资源运输的重要据点和遏制楚国等南蛮扩张的重要诸侯。
出土玉器:装饰用玉、礼仪用玉、葬玉。
2、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器
虢国墓:虢仲、虢季、虢季夫人、太子
葬玉:玉覆面或面罩,多以残断的玉器或玉片琢磨成人的眉、目、鼻、口、耳形状,辅以各种边饰,缝缀在一块布帛上,再覆盖人面。
五、春秋玉器
玉器的政治功能体现:以和田玉为珍宝,以玉熄战事,以玉求宽释。以玉得官爵,以白玉为币。
礼仪玉器:璧、琮、圭、璋、琥、璜、戈。
装饰玉器日渐盛行。多璜连珠玉组佩是典型。还有璜、环、玦、管珠、串饰玉觽、冲牙、玉剑首、玉剑璏。
葬玉:玉覆面、玉琀、玉鼻塞。
玉器材质,进入了以和田玉为主流的时代。
纹饰工艺:普遍有纹饰,且排列规整、密集。云纹常见且多样;一件玉器有多种纹饰,主次纹饰搭配。龙身细长如蛇,常见双龙交尾纹。
春秋玉器工艺:镂雕、透雕、浮雕技艺娴熟。云纹工艺可以有单阴刻线、双阴线刻、斜刀或剔地。春秋早期继承商周的双阴刻线和斜刀工艺,甚至还有臣字眼;中晚期,出现宽双阴刻线和剔地云纹加阴刻线辅助纹饰,后者为战国纹饰工艺打下基础。
1、陕西省韩城县梁带村两周墓
青铜礼乐器111件、金器48件、玉器200余件(组)。
主要是饰玉,有几何形、小动物形;七璜连珠玉组佩堪称精品;项链、腕饰、玉握都很繁缚。
礼器有罄、琮、圭、璜。
2、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玉器
饰玉为主:环、璜、玦、管玦、勒、珠、片饰。
少量礼仪玉器:琮、圭、琥。
工艺上:饰玉较精致,而礼仪玉器较粗糙。
纹饰上:以宽双阴刻线兽面纹和云纹为主,纹饰密集;钻孔较圆;但可见直线片切割痕迹。
玉质方面:饰玉较好,礼仪玉器较差;普遍严重受沁。
六、 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
战国玉器主要出土地点: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安徽长丰杨公墓。
玉器功能和价值: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玉比喻人的修养德行。
1、品种数量
战国玉器出土量大,分布范围广,达万余件。
品种以礼玉和饰玉为主。
璧、圭、璋、璜等礼器较春秋时代增加。
玉勾连云纹灯:由三块玉雕琢成盘、柄、座,结合为器。圆盘,浅腹,中心凸起五瓣团花柱。柄呈束腰状,上端雕三瓣玉兰花,仰承灯盘,中束腰,下满饰勾连云纹。座中部凸起,饰五瓣柿蒂纹。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为战国玉器中所少见。
2、纹饰方面
黄老之说盛行,普遍崇尚神仙思想,神仙多居于海上仙山,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云纹在兽面纹为主,商周时期无法舒展,战国时期集其大成。
3、工艺方面
琢玉工具的革新。
铁质工具被广泛使用。
4、材质
战国玉器空前繁荣的原因:
各国奉行“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变法成功的有魏国李埋、泰国商鞅等。
各国纷纷筑城,并修筑交通道路,形成较为成熟的城乡商业网,使列国有能力将边远山区的玉材运入城内,进行精细加工。
5、科技和手工业
孔子特别重视礼乐内涵的玉器。
完整的礼器系统形成了,如“六器”、“六瑞”。
金玉乃国之重器,秦愿以15城换赵国和氏璧足以证明玉之价值。
七、曾侯乙墓出土玉器
(1)数量上: 共出土了323件玉器。
(2)品种上:以装饰玉器和礼仪玉器为主。
(3)纹饰上: 纹饰繁密,主要是云纹、龙纹,也常见凤纹、蛇纹、綯纹等。
(4)工艺上:剔地极具特色,也广泛使用阴刻,镂空雕和活环工艺鬼斧神工。
(5)材质上:主要是上乘白玉,也有玛瑙、水晶、玻璃、绿松石等。
八、汉代玉器
汉代玉器可以反映、统治者的思想、社会的文化风气、社会生产力水平。
1、汉代玉器的前奏-秦朝玉器
礼仪玉器:主要为祭祀用玉
装饰玉器、实用玉器
葬玉:仅有少量
2、汉代玉器
汉代文化:封禅、求仙、祭神、厚葬。
汉代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上一个大的转折点,是一个弃旧图新的时代。考古出土的汉代玉器有上万件,遍布全国。
50座两汉诸侯王墓葬中有40座墓葬有玉器出土:西汉诸侯王墓31座、东汉诸侯王墓9座。
① 玉器品种
礼器和仪仗器(琮、璋、戈、钺、戚、刀、斧、铲、凿)基本消失。
饰玉(玦、坠、管、珠、笄)极少见到。
玉璧、玉璜大多已改头换面。
玉璧、玉圭可能主要继续用作礼仪玉器。
玉璜、玉琥只作佩玉之用。
饰玉新品种:玉带钩、玉剑饰、玉簪、玉刚卯、司南佩、玉翁仲、韘形佩、玉组佩、玉舞人。
陈设及实用玉器出现:高足杯、座屏、玉奔马、玉鸽、玉熊、玉鹰。
葬玉盛行:出土数量多、种类全、形制新。
② 纹饰
几何纹饰:乳钉纹、蒲纹、涡纹
动物纹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植物图案纹饰
玉璧按纹饰组合分四种:素面璧、单种蒲纹或谷纹璧、几何纹饰蒲纹或谷纹与龙纹或兽纹组合璧、出廓璧。
③ 工艺
玉器雕刻手法多样、有创新;精雕细刻者为多,也有粗犷的;透雕非常普遍,大量使用高浮雕;出现特色的“汉八刀”工艺。
早期的玉韘到汉代演变成韘形佩,中间为带一圆孔的心形主体,两外侧或一侧饰透雕纹饰,简繁不一。从西汉早期、中期、晚期到东汉不断有所变化。
九、南越王墓出士玉器和葬玉
1、南越王墓出士玉器
佩饰玉器、实用玉器、葬玉
西汉早期:玉衣1套、鼻塞1套;组玉佩11套,玉璧54个、玉璜9个、玉环4个、玉佩7个、韘形佩6个、玉舞人4个;玉觽2个、玉带钩3个、玉剑首10个、玉剑格16个、玉剑璋9个、玉剑珌8个;玉玺9枚、玉杯3个、玉厄1个。
2、西汉葬玉
真正三件金缕玉衣: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刘郢的;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河北定县西汉中山怀王刘修的。
西汉楚王刘郢金缕玉衣:长I74厘米、宽68厘米、玉片共4248片、金缕重1576克;最大玉片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不到1平方厘米、薄者厚度仅1毫米;玉质是和田白玉和青白玉。
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长188厘米、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玉质为岫玉。
刘胜之妻窦绾玉衣:用金缕和丝带混编,长172厘米、玉片2160片、金丝重约700克。
徐州火山刘和银缕玉衣:长180厘米、玉片2216片、银丝1000克。
南越王赵昧丝缕玉衣:长173厘米,2291块青玉片用丝线连缀。
十、三国两晋南北朝玉器
政治:王朝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乱世薄葬;
文化:“玄学”的出现,动摇了儒教的统治地位;北方民族的南下统治、西方传入的佛教;
物质:统治阶级聚敛财富、显示富豪的标志已不是玉器而是金银器。
1、玉器的种类和品种
王室礼仪:璧、圭、璋
贵族:玉剑饰
官吏朝服:组佩
王佩:玉环形佩、韘形佩、玉管、玉珠、玉剑饰
礼器:玉璧、玉圭、玉印、玉辟邪
葬玉:玉猪、玉琀蝉
新品种玉:尘尾、玉羽扇柄、玉如意、玉佛像
2、玉器工艺
继承了汉代玉雕工艺的技艺和风格;由粗简向精湛方向发展。
四灵玉组佩:上珩朱雀纹、下珩玄武纹、左珩青龙纹、右珩白虎纹、中麒麟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