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回复: 0

裱褙胡同的出现与明朝初年紫禁城建造有关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3-4-10 0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裱褙胡同,在作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作表背胡同,说明这条胡同在明嘉靖年就存在了。
裱褙这个行当,不仅限于装裱字画、书籍,还包括装修房屋、裱糊墙壁、顶棚等。古时称建筑的八大主要工种为瓦作、土作、石作、木作等“八大作”,裱糊就是其中之一。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时期参与宫廷建筑营造的专业有二十余种,其中的裱褙匠为二百十二名。
永乐四年(1406),朱棣下诏修建北京宫殿,命工部征集天下工匠来北京听役。全国各地被征来京的工匠携家带口,有二三十万户。那时,北京城的南城墙尚未南移,裱褙胡同所在地正位于崇文门外以东的城墙根下。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记载可以看到,这一带除苏州胡同外,还分布着镇江胡同、扬州胡同和蛮子营。蛮子,是旧时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蛮子营”说明这一带是南方工匠及其家属的聚集地。
除了裱褙胡同,这一带还有“王搭材胡同”。搭材作,也是古建的“八大作”之一,负




责搭建施工脚手架的。“王搭材”,应是首领为王姓的搭材匠人。此外,还有麻绳胡同(后改叫麻线胡同)、箔子胡同,麻绳以及竹帘苇箔,都是建城必需的建材,要有专门加工的匠人。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此地还有“营缮所”,这是明朝工部下属的管理匠人的机构,设所正一人(正七品),所副二人(正八品),所丞二人(正九品),“多以诸匠精艺者充任”。
因此可以推定,裱褙胡同是明初裱褙匠人的聚集地,他们是建设紫禁城工匠大军中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22 01:00 , Processed in 0.2342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