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回复: 1

汉代羊脂白玉“宜子孙”出廓双凤佩璧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8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是我2014年5月1日写的,略作修改,以达新瓶装旧酒而不失陈酿醇香之效,现转发于此,谢谢雅赏。)
汉代羊脂白玉“宜子孙”出廓双凤佩璧
一,玉质极佳:高6.2Cm,璧直径4.5Cm,厚0.5Cm,重26g。玉质致密脂白、细腻纯净、无云絮棉绺、温蕴润泽。其优良的硬度和韧性才能承受精细入微的雕琢工艺。具有顶级羊脂白玉的所有特征。尤其难得的是整器基本无沁(“孙”字的右下角微有玵黄沁),这在历经两千多年的西汉玉器中极为珍罕。
二,器型优美:器型美由图案设计的科学慎密与琢工的精湛所决定。在图案设计上,整器以宜子孙三字纵向为轴对称排列,出廓双凤和壁内的四个变形凤纹对称分布。充分表现出中华传统美学中的对称之美;体现出中华民族大中致正、平和稳定的哲学思想和鸾凤和鸣,荣华富贵,长宜子孙的吉祥寓意。在琢工上,整器的厚度完全一致;璧外圈的内凹完全一致;璧顶的如意云头纹和六个凤纹的三十六个内钩的弧度完全一致,内钩有如羚羊挂角、水银泻地,利落而灵动、潇洒而俊逸;用游丝毛雕所表示凤翅和翎毛的竹节纹在排列的对称性及线条的浅显、清晰上完全一致。出廓凤纹的眼微凸(这需要极精湛、严谨、细致的减地平凸技术,也有赖于玉质的极其优良),璧内圈四个变形凤纹身体的微凸及周围的减地及表示变形凤纹翅、爪和尾的内钩斜弧坡的减地,也都在弧度、厚薄、长短上完全一致。还有笔画的内凹、地子的平滑、抛光的精细,无一不表现出雕琢的精细、技艺的精湛,真正称得上是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双凤引颈回首鸣叫、变形凤的翩翩起舞充满灵动和生命的活力。完全表现出图案设计的美学效果,充满了艺术美感。
三,断代依据:1,这种文字佩璧叫做吉文佩璧,文博、古玩界公认始于汉代,且在汉代达到最高峰,即使清代的乾隆工也无法望其项背。
2,“宜子孙”三字是典型的汉代篆书,其笔画的内凹、字体的篆带棣意且通过玉雕表达得跟同时代的石刻,泥塑瓦当上的文字完全相同,仅有汉代的强盛期(汉武帝后期至汉成帝时期)才能做到。后代书家及篆刻家对这种汉代略带棣意的篆字的庄重、平和而灵动之美无不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3,表示凤翅、爪、尾的竹节纹的精湛的游丝毛雕阴刻线浅显清晰,灵动俊逸,仅汉代才有。及至明、清、现代以砣具和电动工具所拉出的阴线,深而粗笨,呆滞死板。而游丝毛雕和汉八刀是汉代玉器标志性工艺。
另外,地子的清爽,抛光的精细,凤眼的微凸,凤喙、翅、尾的内钩的精细工艺只有汉代才有,世人所推崇的清代乾隆工及现代工艺根本达不到这种高度。
这种优良的羊脂白玉和这种出神入化的工艺的玉器,只有汉代的皇家才能享用,同时代的王侯及以下级别的用玉其玉质和工艺相差甚远。已知的出土汉代玉器中,只有咸阳博物馆的汉代玉仙人乘马和海昏侯(因为他当了三十几天的皇帝)出土的玉鸡心佩(这个鸡心佩应该是他当皇帝时才拥有的。)等为数不多的汉代玉器,才能跟我这件玉吉文佩璧相媲美。所以,这件玉佩璧堪称已是最好,没有更好。(图1~4是本文简介之物。图5是海昏侯出土的羊脂白玉龙凤纹鸡心佩。图6~8是汉代和田黄玉出廓双龙纹饕餮纹“宜子孙〞四灵纹谷纹璧,高27.1Cm,重574g。图9是汉代和田黄玉出廓龙纹“宜子孙”螭龙纹谷纹璧,璧直径11.5Cm,高15.3Cm,重147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25-4-21 22: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楼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10-12 05:32 , Processed in 0.1452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